站在三衢大地,创新浪潮触手可及。衢州紧扣“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以“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为牵引,深化科技及体制“双创新”改革,奋力打造四省边际科技创新高地。
2024年,衢州交出亮眼答卷:全国城市创新能力排名跃升11位,首次跻身百强榜第58位;衢州市、衢江区首次斩获全省“科技创新鼎”;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达2.36%,创历史新高,让科技创新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
全域布局,科创矩阵加速崛起
今年3月,全国首部科创平台地方立法《衢州市科创平台高质量发展条例》正式施行,首次将科创平台定位、成果转化激励等纳入法治轨道。这是继年初市人代会审议《衢州市科技创新工作报告》后,衢州以制度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转型的又一重要成果。
顶层设计重塑创新格局。去年,衢州首次召开恢复建大市以来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举行全市科技及体制“双创新”改革推进会暨创新衢州建设工作部署会,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委员会,形成党委统筹、市县贯通、部门协同的创新生态。近日,经省政府批复同意,由衢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联合印发的《衢州四省边际科创走廊发展规划》已下发实施。这是衢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战略部署,更是衢州充分发挥内陆开放区位优势,打造四省边际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加快构建协同创新的新优势。
高能级平台成为创新策源的主战场。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衢州)与巨化集团共建“高端含氟材料智能制造联合研究中心”,共同破解流延膜缺陷检测等“卡脖子”难题,年降本超亿元;衢州动力电池和储能研究院孵化富锂锰基产业化项目,挺进新能源赛道;复旦大学药学院共建研究院激活生命健康产业,为衢州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市建成高能级科创平台16家,实现“一产业一研究院”全域覆盖,集聚高层次人才1105名,孵化企业35家,转化科技成果38项,均创历史新高。
硬核成果印证创新动能迸发。巨化集团牵头斩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华康药业成功获批功能性糖醇绿色生物制造全省重点实验室;15家企业跻身“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常山县创新实施的“‘三先三后’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被选为2024年全省科技体制改革典型案例。
站在新起点,衢州锚定“科技成果易转化、科创人才宜创业、科技企业快成长”目标,正崛起为浙江省科技创新重要增长极。
产业链融合,创新驱动发 展新动能
快速发展的工业正成为衢州的新名片。在“五链”融合中,衢州以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焕新与新兴产业崛起,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江山市以数字化制造、平台化服务、协同化生产的“江山智造模式”,在省级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指导下,通过“木门产业人才集聚”行动,实现规模以上传统木门企业全面数字化改造,使江山门业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省新智造试点。
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巨冷科技的单相浸没式液冷系统引人注目。该技术可将智算中心的PUE值(数据中心耗能与1T设备耗能的比值,越接近1表明耗能越少)从1.5降至1.07。这得益于巨化集团与巨冷科技联合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化学所、中科院有机所等揭榜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为衢州抢占液冷产业先机。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衢州)与衢州市人民医院开发肝病灶A1筛查系统,获《自然·通讯》刊发,开辟衢州智慧医工产业新赛道;开化县被选为浙江省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衢州创柔超薄柔性玻璃项目成功点火,填补国内光电产业空白。
创新催生产业生态裂变,为发展注入澎湃动能。2024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24个,其中新能源、集成电路等六大产业链项目占比近八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425.57亿元,增速13.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5.14%,增幅列全省第二。
科教人才聚合,创新生态 活力迸发
人才站上“C位”,是衢州创新生态的最亮底色。
去年5月,衢州举办青年人才发展大会,发布青年人才引育“520”政策,围绕人才落户、就业创业、住房保障等五大领域推出20条举措,向全球青年抛出“橄榄枝”。会上,10项“南孔精英”创业项目签约落地,8名青年人才获颁首批培养专项证书,2名在衢创业青年现场分享经验,彰显衢州对青年人才的诚意与期待。
为破解青年后顾之忧,衢州推出“才呼我办”人才服务增值化改革,整合74项高频事项,累计办理服务人才事项超1.5万件,覆盖人才落户、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全链条需求。青年人才公寓建设、免费疗休养、畅游衢州等9项“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项目也在同步推进,让人才“轻装上阵”。
《关于实施院企高层次人才双向互聘的意见》出台,打破人才流动壁垒,推动高校科研人员走进企业,实现“智力”与“产业”深度融合。在成果转化突破上,衢州深化“企业出题、院校解题”模式,组建市级创新联合体22家,覆盖316家企业,实施科技攻关项目216项,形成技术创新网络。此外,衢州通过“主动融入、项目引领、完善合作、示范带动”的策略,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其做法入选浙江省科技特派员赋能地方发展典型案例。
如今,衢州连续两年上榜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人才生态指数位列全省第三。新引进行业领军人才32名,青年大学生年引进量超4万人,博士引进连续两年超200人,人才项目落地同比增长186%,人才活水奔涌成潮。
来源:衢州日报
编辑:周立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