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下,垃圾分类、绿色出行已成为衢州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交通、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备受青睐,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连日来,记者对我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进行了采访,探寻其背后的蓬勃动力与面临的挑战。
新能源汽车从“稀罕物”到“主力军”
“以前,衢州街头的新能源汽车可是稀罕物,如今满大街都是,变化太大了。”出租车司机王涛(化名)有着二十年驾龄,他见证了衢州出租车从燃油驱动向绿色出行的蜕变。
2024年,衢州出租车行业迎来重大升级,321辆纯电动新能源出租车全新上线运营。这些出租车颜色为晨曦黄与银色相间,辨识度高,车内配备了触控屏幕、数字仪表盘和证照显示屏,车顶搭载了LED全彩顶灯。
“以前开燃油车,每月油费就得两三千元,现在换成新能源车,成本降了不少。而且,新能源车起步快、噪音小,乘客的乘坐体验也好了很多。”王涛介绍,新车每公里的充电费用只需要4分到5分,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据行业初步测算,对比燃油车,纯电动出租车平均每天能够省150元至200元,大大节约了日常的运营成本。
不仅出租车行业加速“绿色化”,在衢州的大街小巷,新能源私家车、网约车的身影也日益增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新能源车辆保有量达5.8万辆,每日上路服务的新能源出租汽车(含网约车)超过2000辆。
在2025年衢州春季车博会3天展会期间,总计销售车辆456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65%。“政策补贴加上车辆的不断迭代更新,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衢州市汽车流通行业协会秘书长琚林华分析,国家及地方政府持续出台购车补贴、以旧换新等优惠政策,叠加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续航能力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共同推动了市场的快速增长。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不仅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进步,更在于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市民认为,选择新能源汽车不仅是对个人出行方式的改变,更是对环境保护的一种贡献。
充电桩布局织密城乡“绿色网络”
新能源汽车跑得快,更需“补给站”跟得上。2023年,《衢州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规划(2023-2025年)》发布,明确以“两区”(居住区、办公区)、“三中心”(商业中心、工业中心、休闲中心)为重点,推进城市和乡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如今,这份规划正逐步落地。
在吾悦广场(衢州店)地下停车场,充电桩区域车辆往来频繁。“现在充电很方便,逛个街的时间就能充好电。”正在给车子充电的市民张女士说。在衢江区振兴三巷停车场内,光储充一体化示范站经过升级改造后,15台快充、6台慢充全天候运转。“每月充电量超10万度,午间高峰时段充电桩全满。”衢江区建投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运维人员周文杰介绍,2024年衢江区将充电设施建设纳入十大民生实事,现已建成城乡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站点13个,配置充电桩206个,覆盖全区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超额完成省民生实事年度建设任务。
随着“五一”假期临近,景区出行配套设施,特别是与自驾游相关的停车位、充电桩等备受市民关注。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去年,开化县完成《开化县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规划(2023-2025年)》,并累计新增建设A级旅游景区停车位310个、快充电桩17个、慢充电桩98个;衢江区天脊龙门、药王山、紫微星谷、洋西孪畲寨、红色千里岗等景区均增设充电桩,以满足游客电动汽车自驾游需求。
在G60高速公路衢州服务区及衢州多个热门景区,一辆辆储能式应急充电车已就绪“待命”。该多功能充电车配有两支充电枪,可在30分钟内将2辆新能源电动汽车电量从30%充至80%,一小时内充满,有效提高高速服务区、景区等场所集中充电效率,缓解假期出行时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
根据市发改委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3月,全市已建成公共领域充电桩6520个。不仅如此,衢州所有充电基础设施已全部接入省级充电基础设施管理平台,市民通过“浙里办”“微信”“支付宝”等平台的“一键找桩”应用,就能轻松查询公共充电桩的具体定位、运行状态、收费标准等信息。
电池焦虑盼破局
尽管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但电池更换成本却成为横在消费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市民姜睿的新能源车购买8年半了,在今年3月底因故障被告知要拆电池检查。“光检查费用就七八千元,由于电池老化维修需要16万元,更换则要花费22万元。”姜睿无奈地说。
记者采访发现,姜睿的遭遇并非个例。市民王先生的新能源车续航衰减严重,去4S店检测后,工作人员建议更换电池,报价14万元。这个价格让他难以接受,但车子本身没有其他问题,只是续航缩水,“我还在考虑,毕竟换电池的钱够买一辆新车了。”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电池续航缩水、需要更换的问题较为普遍。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不像油车发动机那样可以修修补补,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就要整组更换,而电车电池的价格普遍占整车价格的四五成,最高达七成,这也是很多新能源车车主担心的问题。
长期从事汽车销售的吴鑫表示,尽管个别新能源车企针对“电池焦虑”推出了创新做法以打消消费者的顾虑,但多数品牌确实对电池“终身质保”提出了相应的限制条件,这导致二手车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收车要求也较为严格。
“多数二手车商在收购新能源汽车时,都会对电池的衰减率进行筛选。”吴鑫介绍,二手车行在收购新能源车时,都会要求车辆在“三电”(电动机、动力电池、电控系统)质保期内,电池衰减也不能过高,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电池一旦过保,车主便很难在二手市场将汽车出手。
“新能源车主的电池焦虑主要来源于对动力电池衰减与用车周期的矛盾,以及动力电池维修或更换成本与车辆残值的矛盾。”琚林华表示,解决新能源车主的电池焦虑,可以从技术优化、政策引导、市场机制创新等多维度协同发力。
“业内普遍认为,车企在研发过程中应对动力电池进行合理规划升级,延长动力电池的使用周期,便于后续维修或更换。”琚林华说,车企在研发新型动力电池的同时,也应该保留老款车型动力电池的备件,确保车辆在电池质保期外仍能获得必要的维修或更换服务。
来源:衢州日报
编辑:余蕾